改行的四大誤區
哪熱往哪轉,不管適合不適合自己。職場中發展猶如爬樹一樣,當發現自己所攀援的枝干不夠粗或已經腐朽時,往往想到的就是退下來,換一根樹枝繼續爬。但卻沒有仔細考慮自己能否爬上這根樹干,是否已經有太多的人在爬它,是否已經“超載”了。
普爾摩公司的高級顧問郭蓬紅介紹,最好的例子就是IT業,當時在IT業最火的時候,許多人也不審視自己是否能在這個行業中立足,就忙著攀高枝,以至于最近兩年IT業人才過剩,而原來一些由傳統行業轉過去的缺少足夠IT技能的人就成為了首選淘汰對象,不得不轉回自己原先的行業。
誤區二:30歲不要強迫自己轉行
據高級職業顧問白玲介紹,二十四五歲時是轉職的高峰期,因為這個時期的人正是“自我獨立、精力充沛、年輕有為”的階段,而且開始重新審視工作是否適合自己,他們學習能力和再造性在轉職時具有一定優勢。
但同時,30歲也是轉行的一個高峰期,除了正常原因下轉行外,“三十而立”影響了許多人的心態,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感覺自己在這行沒機會了,希望能換個行業換個環境,帶有沖動性,所以是轉行失敗的高峰年齡段。白玲建議,不應該用年齡來強迫自己是否轉行,年齡不是衡量標準,而是要看自己是否具有這行中的核心競爭力。
誤區三:心急吃不成熱豆腐
轉行絕不同于跳槽,跳槽可以為新企業在短時間內創造價值,而轉行的人往往需要一段的適應期,臥薪嘗膽,而缺少耐心、沒有放平心態就使許多轉行者半途而廢。
在轉換行業時,就像另選樹干,有一個退下來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收入的減少和職位的降低很難避免,但只要再選的方向也就是行業正確,這一現象只是暫時的,超越舊有職位與薪水也只是時間問題。反之,如果半途而廢,其代價也是慘痛的,因為想要再轉回原行業是否還有空缺或獲得原來的報酬和地位就很難講了。
誤區四:轉行不易“上癮”
郭蓬紅告訴記者,改行雖然可以使職業生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頻繁的改行也是一種誤區,就好比挖井,總是挖一會兒就換地兒永遠也挖不到水,她說:“其實,最高層是最容易改行的,就好比挖井挖到深處時,地下水都是流動的,但前提是你得挖到那兒!
|